光与夜之恋初体验: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小编认为一个资深二次元玩家,我对《光与夜之恋》这款乙女手游的期待值原本很高。毕竟从宣传画面来看,这款游戏的美术风格确实很吸引人。但实际体验后,我发现光与夜之恋带给我的感受相当复杂——它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也有不少令人皱眉的设计。
开头来说必须承认,林友树操刀的游戏音乐确实为光与夜之恋加分不少。音乐与游戏气氛的契合度很高,能够很好地烘托剧情心情。但与此同时,游戏的UI设计却显得相当落后,操作体验相当不流畅。特别是在2023年的今天,没有扫荡功能、编队体系这些基础设计,实在让人难以领会。
光与夜之恋的剧情风格走的是”霸总逃妻”的经典套路,这种设定在乙女游戏中很常见,但游戏文案的”小时代文风”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喜欢的人会觉得这种华丽夸张的描写很有戏剧张力,不喜欢的玩家则会觉得过于做作。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恰恰反映了光与夜之恋在风格定位上的独特性。
游戏体系详解:福利、战斗与养成
光与夜之恋的卡池体系采用了S卡2%、A卡8%的概率设计,没有十连保底但设有软硬保底机制。从福利角度看,游戏处于中等水平——无氪玩家每月大约能获得13抽左右,部分B卡碎片可以通过肝获得,A卡和B卡都能通过收集碎片升级到S卡质量。
但让人诟病的是卡面解锁机制:初始S卡需要抽到三张、A卡需要抽到四张才能看到完整的满破卡面。这种设计无疑增加了玩家的收集难度和氪金压力。在光与夜之恋中,想要完整体验所有内容,玩家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刻或金钱。
战斗体系方面,光与夜之恋采用了六种属性的设计,虽然没有属性克制关系,但使用同属性卡牌会有伤害加成。这个体系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却由于UI设计难题变得相当繁琐——战斗中无法预览卡牌属性,每次刷素材本都需要重复手动选卡,这些细节上的不便大大降低了游戏体验。
美术表现与剧情互动:亮点与槽点并存
光与夜之恋的美术风格无疑是它最大的卖点其中一个。从宣传图到实际卡面,游戏的美术质量整体上乘。但令人遗憾的是,初始卡面都没有动态效果,想要看到动态卡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突破。而且目前版本中还没有L2D技术,互动方式也比较有限——只有立绘冒泡泡、刷爱心等基础效果。
剧情互动方面,光与夜之恋尝试了一些创新设计,比如声控呼唤功能。但这个功能的实际体验有些尴尬,识别率一般且缺乏特别演出效果。更让人不满的是,游戏将部分个人线选项放到了氪金抽卡解锁中,这种强行拆分剧情内容的行为明显是为了增加付费点,但却损害了游戏体验的完整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与夜之恋的音游玩法。这个附加模式共有三种操作方式,难度不高适合新手,但曲目重复性较强且与节拍的契合度有待进步。对于一款主打剧情的乙女游戏来说,这个模式的加入更像一个点缀而非核心玩法。
划重点:潜力与难题并存的乙女新作
换个角度说,光与夜之恋是一款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它有着精细的美术风格和杰出的音乐,男主的人设和配音也很出彩,这些都是吸引玩家入坑的重要影响。但同时,游戏的UI设计落后、体系繁琐、氪金压力大等难题也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尚在测试阶段的游戏,光与夜之恋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开发团队能够认真听取玩家反馈,优化操作体验、调整付费设计,这款游戏完全有可能成为乙女游戏领域的一匹黑马。但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仅靠美术和声优阵容恐怕难以长期留住玩家。
光与夜之恋究竟会成为乙女游戏的新标杆,还是又一款流水线产品?这个难题的答案,可能要等到游戏正式公测后才能揭晓。但无论怎样,它都已经为乙女游戏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思索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