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的故事有哪些 精益求精的故事? 精益求精的故事举出两个例子
2019年1月2日早晨8时,这是今年的第一个职业日。航空工业西飞机身装配厂某型机中机身装配生产线120余名职工,穿戴整齐地站在中机身总装站位旁。今天,他们要一同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某型机中机身装配生产线正式成立。单元长薛翔在会上激动地跟大家说:“从今天开始,我们中机身装配生产线就一个大家庭了。以后,我们要一起面对挑战,一起克服困难,更要一起创新辉煌!”
开好头,才能走稳步
“装配生产线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要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为用户提供产品。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现状,怎样实现这个目标,从哪个点切入,成为装配生产线建设的第一个难题。”单元长薛翔每每回忆成立之初的困境,总是免不了会皱起眉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薛翔带领精益生产线的管理者们认真研读《精益单元建设手册》,以ODMO七步法为准绳,开始了他们的操作。通过大量的资料进修和研究分析,薛翔领会到工艺精益化是实现精益装配生产线的基础,工艺精益与否是飞机生产技术、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关键。就像是植物的种子一样,育种不合格就无法培育出参天大树。
因此,装配生产线在建设之初,大家一致决定将工艺流程优化与技术管理作为装配生产线建设的第一要务。随后,装配生产线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对原有的装配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各站位的装配周期进行了采集,对关键路径上所有工序重新梳理,结合瓶颈站位的产能分析结局,运用ECRS技巧将关键路径的职业量拆分转移,均衡装配流程的职业量,实现了中机身部件装配流程的全经过优化。通过流程优化,将学说装配周期缩短了五分其中一个。
同时,装配生产线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工艺优化,对现场频繁出现的难题,拉条挂账,制定专项职业规划,逐步减少了现场的质量难题。
17名党员就是17面旗帜
进步产质量量、提升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建设装配生产线的初衷,也是最终的归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装配生产线的管理者们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成果显著。将制度变成一种想法文化深植于员工的内心,形成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职业就会更加高效。
中机身装配生产线紧盯文化建设,通过班前会、党员进修、趣味活动等形式,进修精益理念,讲好精益故事,不断推进“精益管理”在班组落地,员工正从制度的约束逐渐走向文化引领。“精益管理”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步渗入到装配生产线的每一位员工内心。
装配生产线建设的同时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该装配生产线党小组共有17 名党员,这17名党员就是装配生产线内的17面旗帜。装配生产线还成立了党员攻坚先锋队,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发挥着党员的带头模范影响。
我们还能再干点活
高效率交付产品是装配生产线建设的三大目标其中一个,而要进步效率,合理的规划排产就显得格外重要。薛翔陷入了沉思:既然建设装配生产线,装配生产线的生产规划怎样更加精益?怎样更加科学合理?怎样进步生产效率?装配生产线新的生产规划模式,解决了他这“直击灵魂”的三问。
合理的规划一定是建立在合理、精益的装配流程基础之上。装配生产线成立之初进行的工艺流程优化在此刻规划排产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了全新最优的中机身部件装配流程,装配生产线内部以各装配站位为单位,进行了看板拉动,各站位分别编制日排产规划,明确每日职业量和责任人,同时将规划排产与上下游衔接;根据每日作业规划所需零件、标准件、材料提前15天进行拉动,保证开工前物料配套的准确性;最终,在看板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规划管控全覆盖,将每天影响装配进度的各类缺件、技术质量难题、管理难题、人员难题等显示在看板上,由专人进行处理,并明确完成节点。
在新的规划管控模式的运行下,看板一目了然,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装配生产线的管理者可以随时全面掌握各站位以及装配生产线整体的生产进度,并根据任务情况对生产作业进行调整和追踪,充分做到了装配生产线的合理排产与柔性管理,为装配生产线的成长提供了优良的土壤。
通过实行新的生产管控模式,装配生产线总装站位实现了提前下架的目标,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司生产的瓶颈难题。董家兴奋地找到薛翔说:“单元长,我们还能再干点活!”现在总装班已经成为了该装配生产线的柔性突击队,经常出现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
标准化检査菜单,了解一下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石,企业的进步、品牌的树立都无从说起,装配生产线建设更是如此。
在装配生产线成立之前,某型机部件的交付经过中,连续多架机交付前检查故障频发,质量形势严峻。为解决这个难题,装配生产线成立后,全体职工深入开展内提质量职业,以技术预防为手段,广泛开展了工艺技术防差错与标准作业等职业,制定了20多项防差错措施,并针对操作经过的风险工序、关键工序、设备使用等编制了《标准作业指导书》《风险控制点检表》,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操作者进行诠释,使其更容易掌握和领会。
“赵师傅,你铆的这个钉有点高了。”“李师傅,这个胶涂得质量不行,咱们能不能专门培训一下?”在装配生产线的生产现场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熟悉的声音,他就是主管装配生产线的检验技术员韩雄雄。别看他年龄小,然而很能吃苦,责任心强。工人干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看,边看边学,边发现难题,与工大众打成一片。面对检验经过中层岀不穷的铆接、螺接不规范,涂胶不规范等细节难题,技术人员与检验员一起编制了《标准化检査菜单》,让操作人员在装配前对照“菜单”明确目标;在装配经过中对照“菜单”寻找差距;在装配结束后修改“菜单”更新完善。
群英聚会,等你来挑战
人才是企业进步的根本,装配生产线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装配生产线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了“多能工”的培养,鼓励员工做到一专多能,做好本职职业的同时能兼顾机身装配厂其他型号的生产。目前整个装配生产线取得两种以上机型操作资质的人员占装配生产线总数的85%。在保障主机型交付的前提下,调整近30人次同时承担了其他型号的生产任务,为机身装配厂飞机的交付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在青年职工群体中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气氛,同时为装配生产线建设储备后备人才,装配生产线举行了“群英聚会、比学赶帮”技术大比武活动。“比”的是过硬的技术和挑战自我的激情;“学”的是对手的长处,改进自身的短板;“赶”的是完善自我、永争一流的职业水平;“帮”的是借助平台互相交流进修,促进共同成长的团队气氛。通过比赛找出差距,共同进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青年职工人才成长、成才的有效激励制度,营造浓厚的进修气氛,带动全员业务技术水平提升,让青年人才尽快成为装配生产线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