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如火如荼,配送难题却日益凸显
“满20减20″、”0元购奶茶”——这个夏天,外卖平台的优惠券像雪片一样飞来。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大巨头短短多少月烧光数百亿,将外卖日订单量从1亿推高到2.5亿单。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外卖大战”中,消费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价,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越来越普遍的”配送慢”难题。
打开社交媒体,随处可见用户抱怨:”点了两小时还没送到”、”骑手显示就在楼下却迟迟不动”。这不禁让人疑惑:外卖平台烧了这么多钱,为什么配送效率反而下降了?配送慢的背后,到底是技术难题还是商业模式缺陷?
订单暴增暴露配送体系短板
数据显示,京东仅用90天就将外卖订单做到2500万单/天,而饿了么和美团闪购的日订单总量更是突破2.5亿单。这种爆炸式增长直接冲击了原本稳定的配送体系。
“以前30分钟必达,现在经常要等1小时以上。”北京朝阳区的白领小李告诉笔者。据业内人士透露,外卖行业平均每单配送成本约7.1元,包括骑手费用、管理费和餐损等。订单暴增后,这个本就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美团凭借百万骑手和多年积累的调度体系尚能维持基本运转,但新入局的京东就显得力不从心。有骑手反映,京东的路线规划经常不准确,看不到其他订单的配送时刻,也没有优先级排序。商家也抱怨京东的餐损率明显高于其他平台。
价格战下的骑手困境
“现在一单赚的钱从5块降到了3.8-4.2元。”一位同时在三个平台接单的骑手表示。大额补贴虽然带来了海量订单,但也压低了单笔配送收入,导致骑手积极性下降。
更严重的是,为了应对订单高峰,平台不断降低骑手准入门槛。新骑手不熟悉路线,配送效率天然低下。而恶劣天气下,即使平台增加了补贴,愿意接单的骑手仍然有限。一位美团专送骑手坦言:”雨天体系派单太多,根本送不过来。”
平台间的”抢人大战”也让骑手流动性大增。京东曾高调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吸引了不少骑手跳槽。但这种人力争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配送能力不足的难题。
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的终极考验
外卖大战打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平台烧钱换来的用户增长能否持续?当补贴退潮后,用户还会留下来吗?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依靠疯狂补贴扩张的模式,是否已经背离了服务业的基本逻辑——好的用户体验才是核心竞争力。当消费者由于配送慢而放弃点外卖时,再大的订单数字也失去了意义。
“现在看到’预计90分钟送达’就直接关掉APP了。”上海的一位用户如是说。这句话或许道破了当下外卖行业的最大危机:当配送效率无法保障,再低的价格也难以留住用户。这场外卖大战,或许该从拼价格转向拼服务了。